close


html模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2017年5月31日市政府新聞發佈會: 《上海市政府關於創新驅動發展 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若幹意見》相關情況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5月31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介紹瞭上海市政府最新出臺的《關於創新驅動發展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若幹意見》主要內容。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吳金城、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市科委副主任幹頻、市財政局副局長王嵐、市規土局副局長岑福康出席發佈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近期,市經信委會同市發改委等部門,從落實國傢戰略、體現示范引領,優化城市功能、突出上海特點,破解發展瓶頸、加強統籌協同等幾方面綜合考慮,制訂瞭《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創新驅動發展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若幹意見》,共六個部分50項措施。《若幹意見》經5月19日市委常委會、4月24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已由市政府正式發佈。

一、聚焦改革創新、體現振興實體經濟新作為

一是發揮自貿區示范引領作用,構建便利高效的營商和市場環境。主要考慮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發揮市場主體、社會組織作用,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

首先要增強企業發展動能。放寬民企準入領域,鼓勵非公資本更深層次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制,培育一批國內及國際細分行業“隱形冠軍”。加強與全球創新企業新一輪合作,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效益,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產業創新中心等。在滬央企行業覆蓋面廣,要繼續加強央地合作、優化央企服務,在本市佈局央企地區總部、金融總部、研發中心和重大產業項目。以市場為導向,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資國企向實體經濟集聚。

同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管理模式,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形成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制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推進“多證合一”,放寬新興行業企業登記條件,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業監管模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財政投入機制,深化市、區收入分配機制改革,發揮各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實體經濟積極性;研究落實鼓勵企業技改等支持政策。

二是加快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主要考慮聚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其中最重要的是集聚創新要素。加快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機器人等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在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創建5-10傢制造業創新中心。推進產業創新工程,先期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佈局一批產業鏈創新項目,重點在嘉定加快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建設。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基於上海現有優勢,集中突破一批國傢亟需、產業鏈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加快實現工程化、產業化。

同時,要增強創新活力。鼓勵國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國企以創新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落實高端裝備首臺突破、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專項政策,加快創新產品的市場化應用。優化創新環境。以“四寬兩嚴”完善新經濟環境,圍繞大數據、互聯網教育、衛星導航等重點領域,加快建設一批“四新”經濟示范區;支持大企業發展“雙創”平臺,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引導支持,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形成一批創新型標桿企業。

二、聚焦提質增效、拓展經濟統籌發展erp進銷存新思路

一是加強產業統籌,提升集聚和輻射能力。主要考慮在明確實體經濟內涵和范圍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提高質量效益、優化經濟結構。

明確提出以高端發展為導向。落實“中國制造2025”,聚焦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新材料等千億以上產業集群。未來5年,戰新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0%以上,戰新制造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5%左右。同時,要加快改造提升汽車、船舶、都市等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培育發展“四新”經濟,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增材制造等領域加快發展。

註重以區域統籌為支撐。其中市級層面加強產業規劃和空間佈局統籌,區級層面加強項目準入統籌;郊區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重要承載區和區域經濟增長極,中心城區優先發展高端服務業和都市型產業。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十三五”期間統籌推進60多個10億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和儲備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大飛機等引領性強、成長性好、帶動性大的產業項目。推進服務業集聚區等功能性項目建設,加快軍民融合發展,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填補空白的民口配套產品和技術。

二是加強資源統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主要考慮引導金融、土地、信息化等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促進優化流動、提高配置效率。

首先要強化金融支撐。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加強自貿區金融改革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若幹個百億級產業投資基金,加大金融支持產業轉型、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發展力度。其次是優化土地供給。到2020年全市工業用地規模保持在550平方公裡左右,對規劃工業用地予以嚴格管控,區每年工業用地減量化騰挪指標1/3用於制造業;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提高集約利用效率,加快存量土地的二次開發。

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深入落實“提速降費”,到2018年建成全球“千兆寬帶第一城”;推廣智慧應用,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增強用戶感知;完善工業互聯網等平臺功能,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打造國傢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城市,促進“互聯網+”產業融合模式創新。

三是加強服務統籌,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主要考慮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切實為企業減負增力、增強企業獲得感,營造有利於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

一手抓優化服務。依托已有服務渠道,集約利用各類政策和服務資源,建設全市企業服務平臺,構建面向全所有制、全規模、全生命周期的普惠制企業精準服務體系;集中受理企業訴求、反映企業呼聲,形成一套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為企業排憂解難的工作機制。同時,貫徹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使企業招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一手抓降低成本。通過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優化流程和壓縮時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市經信委聯合市審改辦出臺瞭《上海市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行政審批管理改革方案》,簡化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審查方式,推進開工項目和開業項目的審批期限在法定時間基礎上壓縮1/3。同時,通過產業用地租讓結合、調整社保繳費比例等,降低企業用地、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

三、聚焦政策突破、優會計軟體化振興實體經濟新舉措

一是開展政策梳理,註重集成效應。通過梳理國傢和上海政策措施,加強政策系庫存管理軟體統集成和落地見效。

比如加快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壓減”與“新增”對接機制。加大調整落後產能力度,今年全市實施市級調整項目1300項、重點區域調整16個;同時堅持“邊拔邊種”,依托市產業結構調整盤活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新興產業導入速度。

落實智能制造實施意見。創新智能制造應用模式,開展智能制造應用“十百千”工程,到2020年重點培育10傢引領性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100傢示范性智能工廠、帶動1000傢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以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二是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發展活力。通過制度創新破瓶頸、補短板,促進全市經濟協同一體、集約高效發展。

近期出臺產業統籌招商等政策。建立市區聯動、以區為主、多部門協同的統籌招商機制,搭建全市產業項目及資源的信息集成和供需對接平臺,保障關鍵資源要素供給,協調跨區產業項目遷移拓展等工作;引導區級層面建立產業統籌招商平臺,加強土地、項目、產業佈局等統籌優化。

後續研究落實一批政策措施。包括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調機制,促進創新成果在產業基地和園區產業化;在落實“人才30條”基礎上,著力破解人才住房問題,鼓勵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自建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務設施(15%)。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wo842m8e4 的頭像
    wwo842m8e4

    藍白拖喬丹

    wwo842m8e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