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模版這一夜,上海向電影夢想致敬


2017年6月17日,上海大劇院華燈通明,流光溢彩,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在此隆重舉行。

盛典如此莊嚴恢弘大氣流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瞭理所當然的從紅毯款款踱過的閃亮明星,那些電影藝術傢如雷貫耳的名字,就是巨大天幕呈現的主色調——一片充溢著我們視野、包圍著我們身軀的藍色,明朗通透單純。那是大海的藍,恍惚中,電影節開辦以來的24年歲月像大海的波濤向著我們一波波地湧來。那是天空的藍,是我們頭上星光燦爛給我們無限想象讓我們抬頭仰望的蒼穹,而人類電影自身120多年結出的就是一門群星璀璨的藝術事業。間或出現的金黃色,點燃著電影人的熱情和希望。這個夜晚,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上海,凝神屏息,向給人們無限夢想的電影致敬!這個夜晚,註定屬於電影。

中古餐飲設備買賣追夢

人類光影鑄就的夢幻

1993年,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國際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誕生在上海,不是來自人為偶然突發奇想的靈感,而是“勢”使之然的必然。電影是藝術,更是文化。上海文化歷來就有海納百川擁抱八面來風的開闊胸懷。國際電影節能集合世界各國最新的優秀影片,展示世界電影前沿的潮起潮落,正與它鮮明獨特的文化個性不謀而合。同時,上海文化又有著勇於創新、追求卓越、敢為天下先的品性。辦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節所體現的正是上海電影人一往無前開拓新路的創新精神。

歷史不會忘記上海電影人在幾乎一無所有的白紙上開始宏偉藍圖那篳路藍縷第一筆的艱難。重要的是,上海有著最為深厚的電影文化。中國電影史的許多“第一”誕生在這座城市,許多名垂青史的電影從這座城市走向世界,許多堪稱偉大的電影藝術傢把他們的名字刻在瞭這座城市的文化豐碑上。他們把一生獻給瞭中國電影,他們有著與中國電影最為休戚與共的血脈聯系。同時他們有著濃厚的傢國情懷。他們從投入中國電影的那一刻起,就把電影視作一個民族的精神史詩,視作一個時代進步的號角,關註著國傢民族的命運。藝術的擔當、傢國的擔當,是他們至高無上的精神追求。

前不久,讀到時年27歲的電影藝術傢鄭君裡1939年至1940年的日記《民族萬歲》。作為一代上海電影人的標志性藝術傢和中國最有才華的電影藝術傢,我們在密集的字裡行間看到的不僅是他的個人情感,也是上海電影人一貫的集體情懷。

上世紀80年代,謝晉、張駿祥、徐桑楚、白楊、秦怡、張瑞芳、吳貽弓,這些德高望重為中國電影奮鬥瞭一生的老一輩電影藝術傢,呼籲“辦個中國人的電影節”。請註意它是“中國人的”。

事實上,作為國傢賦予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上海這座城市以其在歷史關鍵時刻的戰略敏感,呼應瞭國傢即將到來的文化戰略需求:引進來,拓展視野,學習借鑒世界電影的成功經驗;走出去,把中國電影的優秀影片推介給世界,讓世界瞭解一個朝氣蓬勃改革開放的中國。電影是人類光影築就的夢幻。上海國際電影節,正是中國電影人在一個偉大時代追夢的一個嶄新起點。

築夢

為中國電影投入赤誠和熱情

20屆瞭。在記錄上海國際電影節歷程的短片《光影築夢》中,我看到這一電影盛會最初的倡議者吳貽弓從曾經中古餐飲設備收購年輕英俊,到今天滿頭銀絲睿智成熟的面容變化。24年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隨著國力強大催生的電影節的強勁發展勢頭,更有築夢的艱難。確實,我們經歷過無數艱難,一沒經驗,二沒錢,三沒國際一流藝術傢。第一屆電影節資金缺口巨大,許多電影藝術傢拿出瞭自己的積蓄,演員吳冕一個人就捐瞭1萬元,全國各個企業也紛紛為電影節捐款。吳貽弓去北京開組委會,住招待所、打面的,出國考察各國電影節,取經學習,隻帶一個翻譯。組委會在全球發帖延請國際一線藝術傢評委,卻遭到許多國際知名導演的婉言謝絕,甚至有的評委名字印上瞭節目冊,臨時變卦不來。評委會主席謝晉和發起人吳貽弓,以他們個人在國際電影界的崇高聲望,一位位親自邀請。用大傢的話來說,全世界去“抓人”。最終請來瞭美國的奧利弗·斯通、日本的大島渚、俄羅斯的沙哈納紮羅夫、中國香港的徐克和巴西的海克特·巴本科這些世界一流大導演,也終於組成瞭陣容強大的第一屆金爵獎評委會。

上海的電影人沒有任何抱怨。因為大傢都知道,這是中國的電影節,是我們自己的電影節。正是這種為中國電影投入的赤誠和熱情,以及後來不可思議的堪稱奇跡的效率,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二年就被國際制片人協會評定為當時全球僅有的9個非專門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之一。歷史在謝晉和吳貽弓兩代電影藝術傢激動擁抱的那一刻定格。是的,這一切就像我們的國傢,經歷瞭艱難,最終戰勝瞭艱難。夢是美好的,實現夢是艱難的。20屆瞭,我們仍然深情地懷念著一路走來的艱難歲月。

圓夢

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20屆瞭。上海國際電影節終於圓瞭幾代中國電影人一個久遠的夢。從第一屆33個國傢和地區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到今年全球106個國傢和地區2528部影片報名,498部影片覆蓋上海全市16個區45傢影院展映1500多場。我們看到當年播下的那粒夢的種子已經成長為一棵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

作為一個不同於威尼斯、柏林、戛納這些歷史久遠的電影節,不斷摸索既符合電影藝術、電影產業的一般規律,又結合中國國傢和中國電影的辦節個性,不斷豐富辦節格中古設備收購局,突出全球多元文化發展的需要,新生的電影節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持續生長性,板塊逐漸完整,單元逐漸成熟,資源積累逐漸深厚,辦節的方向逐漸明晰。2014年,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根據世界電影版圖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適時提出瞭“關註亞洲、關註華語、關註新人”的辦節定位。就像一個正處在生長發育的年輕人,它不斷創新不斷按照國傢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承擔起促進中國電影繁榮的歷史使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增添電影文化的元素。

尤其是響應國傢“一帶一路”倡議,上海國際電影節在2015年就設立“絲綢之路風貌”影展單元,2016年把“一帶一路”影片展映作為常設單元,還與3傢國際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簽署瞭戰略合作協議。今年電影節開幕首日,更有14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傢的15個電影節及電影機構聯合簽署瞭“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備忘錄。一系列的活動,把藝術的交流擴大到瞭人文的對話。今年,“一帶一路”上有47個國傢的1016部電影報名參加征集,這些電影展現瞭一道獨特而富於人文意味的風景線。

中國電影、全球電影需要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動力在於人才。上海國際電影節2004年創辦亞洲新人獎,2007年設立孵化電影新人新作的創投項目,2015年開設“新人直通車”。經過不斷創新完善,形成瞭完備的階梯形的新人新作孵化機制。許多電影新銳受惠於這一機制,由此脫穎而出。20屆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彎道超車,已經並正在趕上那些歷史悠久的兄弟國際電影節。因此,被各國電影同行譽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也是名副其實。

文藝要以人民為中心。電影正在成為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6月11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票當天,就有近400場電影票告罄。電影節已經深入人心,它展現瞭近百年上海電影文化的深厚積淀,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狂歡,也成瞭中國電影人的共同節日。為人民,不是空話,而是體現在溫暖人心的細節關懷。曾經的一本《電影手冊》改版成《市民手冊》,再合二而一成為今天的《市民觀影手冊》。從開本尺寸到文字的大小,每一部影片介紹說明的寫作風格和內容,都讓觀眾充分感受到舒適和明瞭。6萬本,同一天在影院大堂、地鐵車站免費發放到廣大影迷手裡。


20屆瞭。廣大的電影愛好者不會忘記,24年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紅毯上款款走過的一代又一代國內外電影藝術傢,讓成千上萬的影迷領略瞭這些巨星的風采韻致,感受到瞭電影偉大的魅力和光榮。24年後,他們有的還活躍在攝影機前,有的已經淡出影壇,更有的已經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中國電影仍然在路上,上海國際電影節深知自己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一個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變革的國傢和民族,無限豐富的藝術素材正等待著在銀幕上真誠動人地呈現。我們的中國故事講得還不夠多,也不夠好,還缺少更多像成龍電影那樣成功的中國文化的世界表達。同時,在21世紀我們還要學講人類故事。所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一個值得總結和紀念的節點,更是一條新的起跑線。20屆瞭,一個更偉大的關於光影的夢在前方照耀。上海國際電影節很清醒地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出發!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傢協會副主席、研究員)

版式設計:張芳曼



(原標題:這一夜,上海向電影夢想致敬)



本文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o842m8e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